異名:
人銜,鬼蓋,土精,地精,神草,黃參,血參,百尺檸,海腴,金井玉闌,孩兒參,棒捶,入葠,人街,玉精,棒錘,人參苗,參葉
功效:
《神農本草經》 味甘,微寒。主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,開心益智。久服,輕身延年。 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 味甘,微寒、微溫,無毒。主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。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。開心益智,治腸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脅逆滿,霍亂吐逆,調中,止消渴,通血脈,破堅積,令人不忘。久服輕身延年。如人形者有神。 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李中梓 味甘,性微溫,無毒,入肺經,補氣活血,止渴生津,肺寒可服,肺熱傷肺。去蘆用。 參之用,臟腑均補,何功之宏也。蓋人生以氣為樞,而肺主氣,經所謂相傳之官,治節出焉。參能補氣,故宜入肺,肺得其補,則治節咸宜,氣行而血因以活矣。古方用以解散,亦血行風自滅之意也。至于津液,藏于膀胱,實上連于肺,故有生津液之功。肺寒者氣虛血滯,故曰可服。肺熱者火炎氣逆,血脈激行,參主上升,且能溶血,故肺受傷也。性本疏通,人多泥其作飽,不知少服則壅,多則反宣通矣。 《本草經解》葉天士 氣微寒,味甘,無毒。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,開心益智。久服輕身延年。 人參氣微寒,稟天秋令少陰之氣,入手太陰肺經;味甘無毒,稟地中正之土味,入足太陰脾經,氣濃于味,陽也。 肺為五胖之長,百脈之宗,司清濁之運化,為一身之橐龠,主生氣;人參氣寒清肺,肺清則氣旺,而五臟俱補矣。精者,陰氣之英華;神者,陽氣之精靈也。微寒清肺,肺旺則氣足而神安。脾屬血,人身陰氣之原;味甘益脾,脾血充則陰足而精安。隨神往來者謂之魂,并精出入謂之魄,精神安,魂魄自定矣。氣虛則易驚,血虛則易悸;人參微寒益氣,味甘益血,氣血平和,驚悸自止。 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;人參益氣,正氣充足,其邪自不能留,故能除邪氣。 五臟藏陰者也,五臟得甘寒之助,則精氣上注于目而目明矣,心者神之處也,神安所以心開,開者朗也。腎者精之舍也,精充則伎巧出而智益。久服則氣足,故身輕;氣足則長生,故延年也。 《長沙藥解》黃元御 味甘、微苦,入足陽明胃、足太陰脾經。入戊土而益胃氣,走己土而助脾陽,理中第一,止渴非常,通少陰之脈微欲絕,除太陰之腹滿而痛,久利亡血之要藥,盛暑傷氣之神丹。
用法用量